北京药理学会

北京药理学会心脑血管药理学专业委员会

2024年工作总结 及2025年工作计划

专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调整:
  2024 年 5 月,北京药理学会心脑血管药理学专业委员会通过主委会选举和北京药理学会批准,对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调整进行了相关调整。名誉主任委员为王晓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主任委员由朱海波教授调整为李子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主任委员包括潘慧(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窦克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林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李玉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刘雁勇(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胡泽平(清华大学药学院)等。秘书长为李子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兼),副秘书长有肖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铁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杨楠(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2024年11月,北京药理学会同意聂广军教授和花芳教授因工作原因分别辞去北京药理学会心脑血管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的职务,保留会员资格。

 

  1. 学术活动开展:

  学术会议举办与交流:2024 年 11 月 16 日召开了学术年会,地点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楼 6 楼会议室,同时设有线上腾讯会议(759 359 149)。会议邀请了国内心脑血管药理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著名学者和青年科学家作大会报告,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许琪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杨洪军教授、清华大学药学院的胡泽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李平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鲁向锋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李玉琳教授、清华大学药学院的刘翔宇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徐纯福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郑三多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宋默识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肖晗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张晓伟教授等。各位专家结合自身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围绕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药物发现、心血管疾病干预策略研究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充分展示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融合。
  专委会聚焦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创新药物靶标发现、新药研发、中药作用机制等多个重要方面,展开了深入且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2024 年还召开了两次专委会会议。

  1. 科普活动:

  利用微信公众号《受体李论》发布多篇科普性文章进行心血管受体与疾病药物相关知识的推广,如在科普文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心血管保护的新希望》一文中,从内皮素到内皮素受体,从含义到药物研发,简明扼要的介绍了内皮素受体的代表性药物,使广大群众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并推测未来的研究将专注于开发更具选择性和效果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深入探索内皮素系统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这将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带来新的希望。
  公众号科普文章的宣传已获得上千的浏览量,超100人点赞转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公众号的持续更新可以为大家对药物的了解、选择、使用、推广提供一个平台。


北京药理学会心脑血管药理学专业委员会2025 年度工作计划
1.学术会议计划
积极举办1-2次学术会议,为学术交流提供平台,促进心脑血管药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融合。
2. 组织科普宣传
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工作,把学术与科普相结合。